充滿氣體的微膠囊能夠繞過肺向血紅細胞直接提供氧氣。
在研究人員向動物血液中注射了充滿氧的微粒后,氣管被阻塞的兔子在沒有一次呼吸的情況下至少又存活了15分鐘。
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兒童醫(yī)院心臟病學家John Kheir表示,通過這種方式繞過肺部為血液補氧能夠拯救那些呼吸受損或氣道堵塞的病人。這項研究成果發(fā)表在6月27日出版的美國《科學—轉化醫(yī)學》雜志上。
這項技術具有防止心臟驟停以及由缺氧導致的腦損傷的潛力,同時有望避免因胎兒血液供給受損而造成的腦癱。
Kheir說,過去,醫(yī)生們通過直接向血液中注射游離的氧氣來嘗試治療低氧血癥,以及相關的疾病,例如紫紺。它們也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例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重癥監(jiān)護專家Mervyn Singer介紹說,在19世紀晚期,美國醫(yī)生John Harvey Kellogg曾進行了氧氣灌腸試驗——這是最近幾十年來以腸道注入器的形式復蘇的一種想法。
但是這種方法有時非常危險,因為游離的氧氣能夠積聚成大的氣泡,并形成被稱之為肺動脈栓塞的潛在致命阻塞。
以液體形式注射氧氣能夠避免這種風險,但需要在危險的低溫下操作。而Kheir及其同事采用的微膠囊方法可謂兩全其美——它們由被稱為脂質的生物分子形成的單層球殼所組成,并且每個微膠囊內包裹著一個氧氣小泡。這些氣態(tài)氧被密封且懸浮在一種液體乳劑中,從而避免了形成更大的氣泡。
這些微粒被直接注射到血液中,在那里它們與循環(huán)的血紅細胞混合在一起。Kheir說,氧氣在極短的接觸后便會擴散到細胞中。他說:“當微粒達到肺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氧氣已經(jīng)被轉移到血紅細胞中。”這便將這些微膠囊與目前使用的各種形式的人造血區(qū)別開來,后者也可以在身體內攜帶氧氣,但依然要通過肺來接收它們。
Kheir表示,脂質泡沫是安全的。他說:“當氧氣離開它們后,隨著脂質的中斷,球殼會彎曲和折疊。”人體隨后會吸收這些脂質。
注射了微膠囊的兔子在沒有呼吸的情況下至少存活了15分鐘,并且具有正常的血壓和心律。它們并沒有表現(xiàn)出因缺氧或肺動脈栓塞引發(fā)的心臟、肺或肝臟損傷癥狀。
Kheir指出,微膠囊制造起來即便宜又簡單。在一種氧氣環(huán)境中,當脂質成分暴露在強烈的聲波下時,它們便可以有效地進行自組裝——這一過程被稱為超聲處理。
Singer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他強調,體外循環(huán)機也能夠用來為血液供氧,即通過體外膜的氧合作用——這種方法將血液抽出身體,氧化后再泵入體內。但Singer指出,這些技術更適合于外科或長期的生命支撐,但并不適合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例如當一個人的氣管被阻塞時。
Kheir對此表示同意,認為微膠囊方法的一個最大好處便在于它的工作速度。他認為經(jīng)過改進,這項技術或許能夠讓受試者存活達半小時之久,但恐怕難以維持更長時間。這是因為微膠囊無法再循環(huán),它需要持續(xù)不斷地向血液中輸入新鮮的微粒,而這受到有多少額外的液體可以被泵入血液中的限制。Kheir表示:“這些微粒并不能替代肺,但卻能夠在有限的時間段里取代它的功能。”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