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永遠都不可能是一門單純的科學。醫(yī)生,患者,家屬,其實都一樣,在面對不是依靠簡單是非標準判斷就能回答的問題上,在進退之間艱難的選擇。我們選的也許不是答案,我們只是找一個平衡的地方,可以讓自己的心,少一點遺憾,多一分心安。
1
那天急診說來了一個主動脈夾層的讓我下去看,46歲的男性,幾天前在勞作中突發(fā)胸背痛,目前疼痛轉移到腹部,一條腿也痛, 這癥狀也還算典型。搶救室的心電監(jiān)護連著,血壓竟然有兩百多,先把降壓藥給泵上,簡單問病史的時候順帶給病人查了**,說疼痛的那條腿已經出現(xiàn)了皮溫明顯地降低,看了一下外院做的片子,心理算是知道個大概了。我說你們家屬過來吧我跟你們說說,站在旁邊的人說我只是鄰居來幫忙的,家屬交錢去了。
等的那個時候我注意到搶救室還躺著另一個病人,圍著一大群家屬。我問旁邊的護士說那是個什么病人,得知是一個女的被老公打了,現(xiàn)在重度的顱腦損傷腦出血,從萬州一家醫(yī)院轉過來,路上一度心跳呼吸都沒了給按回來了,現(xiàn)在瞳孔已經散打了,插著管上著呼吸機。
這邊主動脈夾層的家屬來了,是病人的弟弟。我把他拉到一邊,簡單說了一下病情和可能的花費——顯然那個花費的數(shù)字是完全超乎他想象的,我說病人還有什么其他家屬嗎,你們一起商量一下吧,這個弟弟更是面露難色,說他哥哥沒有結過婚也沒有子女,父母都有病。
“要不先收住院觀察觀察?”病人的弟弟問。
“病房已經沒有床了,要住只能住在ICU,而且這樣的病人本來就應該住ICU.”一個血壓200多的夾層,收到病房走廊上,讓護士插線板接出來連心電監(jiān)護輸液泵,這不簡單是工作量的事,這是醫(yī)療安全的問題。夜班就兩個護士,在走廊上發(fā)生個什么意外搶救都來不及——這跟有沒有同情心無關,而是醫(yī)療原則:在該講原則的時候不講原則,等出了事才知道你的憐憫和同情心根本沒人在意也無人感激,反而會被指責成草菅人命的借口。
做醫(yī)生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圍,有的事,你只能幫到這兒。
就像我會反過來勸家屬,說有的病是太重了,你也沒有辦法,你只能幫到這兒,要不你轉回當?shù)匾患倚♂t(yī)院,就給最基本的治療,能撐多久撐多久,有的病人說不定自己能穩(wěn)定下來。盡管我心理知道,這個病人肯定不屬于“有的病人”,夾層范圍廣,多臟器和肢體分支血管受累,有時候你花了那個天文數(shù)字的錢,照樣不行。
我知道這樣的病人更是不要積極地勸,本來就沒多少錢,而且病人預后很可能不怎樣,真活下來,后續(xù)治療的費用又豈是這樣的家庭能夠承受的?你讓人家已經花了十幾萬,到那個份上再放棄,你讓這一大家人生活怎么繼續(xù)?而且萬一真弄個人財兩空,他真有可能要跟你拼命。
弟弟說我再打電話問問商量商量。
結果這一商量我在急診室搶救室生生等了一個小時。
也正是這個時間我才知道那個被老公打的女人,其實才23歲。神外科換了一撥又一撥的人,反復重復一個事實,已經腦死亡了,做手術根本沒用。
神外的老總跟我一起坐在急診室搶救室護士站里,等待家屬最后的回應。
兩個病人的家屬都在經歷同一種情感煎熬,欲救不能,欲舍不忍。
2
欲救,進,不能;欲舍,退,不忍。
我送出院過主動脈瘤破裂的病人,臨走時家屬跟我說希望我跟病人說一下,就說是要給他轉到北京的醫(yī)院去,不要讓病人知道,救護車的真實目的地,是回家。
我這樣做了。
這沒有什么可指責的,那是他們最后唯一能做的:雖然實際上已經沒有辦法,至少在精神上,我仍想讓你知道,我并不是因為不愛你,只是我不再有能力。
3
一個主髂動脈騎跨栓塞的老太太,跟病人家屬說了病人病情重,結果家屬幾乎輪番見過老太太最后一面。
在病情之初那幾天,我想至少死馬當活馬醫(yī),處理一下各種并發(fā)癥,多拖幾天吧。
我都沒想到的是,并發(fā)癥處理得太好了。
結果老太太兩條腿從大腿根部全壞死了,但是心肺肝腎功能全維持在正常。老太太神志清楚能吃能喝,除了每天兩條腿痛得要命。
我完全沒有想到,竟然制造出一種比“欲救不能,欲舍不忍”更兩難的境地,無論對于醫(yī)生還是家屬,都是一樣。
我不忍去看那兩條已經讓人著實覺得惡心的肢體,但是每次我看見老太太,真的不知道,我們曾經做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那根本就沒有標準。
4
治療方案應該保守一點還是積極一點,對于一個已知結局的病人,積極的治療是否有意義,是否屬于過度醫(yī)療?什么時候應該選擇放棄積極的治療?醫(yī)生、家屬、患者本人,誰有權利去選擇把積極的治療停下來?……
這些問題太宏大,早已超越了醫(yī)學做為一門自然科學的范圍。
跟這些問題相比,錢和情感的取舍,反而變得簡單。
醫(yī)學,永遠都不可能是一門單純的科學。
醫(yī)生,患者,家屬,其實都一樣,在面對不是依靠簡單是非標準判斷就能回答的問題上,在進退之間艱難的選擇。
我們選的也許不是答案,我們只是找一個平衡的地方,可以讓自己的心,少一點遺憾,多一分心安。
5
那個主髂動脈騎跨栓塞的老太太在病房里住了20多天。后來因為兩條腿都臭了搬進了一個單間的病房。后來家屬要求停止所有藥物治療,除了止痛藥物。有一天晚上家屬和護士因為止痛藥物的發(fā)放發(fā)生了爭執(zhí),因為護士看這**給予的頻度,實在是太危險了。那天凌晨,老太太就離世了。
其他病人都是醫(yī)生出來說搶救無效宣布死亡。這個病人是家屬從房間里出來告訴醫(yī)生,病人去世了。
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
6
兩周前,一個42歲的男病人從工地的腳手架上墜落,脾破裂,血氣胸,全身多發(fā)骨折,失血性休克。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手術室人滿為患的場面,麻醉科主任親自坐陣,四個科室在臺上手術,肚子一切開血一下噴涌而出,那是真正的浴血奮戰(zhàn),沒有人知道,我們打贏這場仗有幾成把握。
紅細胞輸了2000ml,血漿用了1600ml,值嗎?
接近20個人在手術室里為一個人拼,值嗎?
醫(yī)學是不能站在結果上去評判過程的,不僅因為它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更因為生命的價值,難以簡單計量。
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進是什么?退是什么?
我們甚至都無法準確判斷自己的位置,又怎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醫(yī)師節(jié)本身是好的,希望不要成為形式,更成為醫(yī)生的一種負擔,各地醫(yī)院為了迎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