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點題外話。人吃五谷雜糧,不可能沒有生病的時候。醫(yī)生也是肉長的,和蕓蕓眾生一樣,也會生病,為醫(yī)先自救,天天和藥打交道,就有便利的條件。我見過不少醫(yī)生生病了,就請別個同行醫(yī)治,殊不知自己的身體情況自己更清楚,即使請“名醫(yī)”也還要揣度,不一定更切題。我這幾十年大病沒有,小病不少,自習醫(yī)后都是自己解決的,包括家人。憶上學讀書時,住學生寢室大冬天的被子單薄,受寒咳嗽,一二月不止,請學校門診醫(yī)生診治,處止嗽散加味方,喝多劑而不愈,無奈第一次給自己用小青龍湯方,二劑即病若失。以后對小青龍的認識更加深入,因有切身體驗故。一九九二年秋,不經意中發(fā)熱,查血象無問題,按大眾處置方法,靜脈注射青霉素一周,天天熱去復來,寒熱交作,只得處小柴胡加石膏方,二劑即熱退寒消。此第二次自用經方。九五年病患輸尿管結石,在“疼得要命的尿結石”文中有述。平素有個感冒發(fā)熱都是一二劑藥解決,這個沒啥說的了。因素來愛好杯中之物,身體就多濕,從舌頭胖大有痕,大便素來偏溏可知,燒酒熱性大,喝了還怪好,至于啤酒,天熱出汗時,有去路還行,天冷了多喝了便不舒適,肚子膨脹,小便不利,明顯地脾臟運化不良,水濕停聚,這個除非戒酒才可徹底改變的。有時在一年之中,特別是夏秋之交,加上貪涼過度,喝了啤酒也愛有個感冒,但不是常說的胃腸型感冒,不吐不瀉,飲食如故,當然就不是腸胃炎了,就是身子困而酸疼,還有關節(jié)痛的癥狀,查體溫常在37°多一點,喝個退燒藥管個半天輕松,藥勁過去了依然如舊。最早在零一年出現了這個問題,服時方也能治住,常服三二劑見效熱退。近幾年,隨著臨證經驗的增多,更大膽喜愛用經方,對于這個小恙,麻黃加術湯更切題。
《金匱》痙濕暍篇有云“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fā)其汗為宜”,這個濕家沒有明白去說表濕或里濕,重要的是麻黃加術湯能祛濕。麻黃湯為風寒表實而設,為開太陽之汗,加術即可并行表里之濕,從汗尿而去,發(fā)汗利水為治太陽病兩**門,麻黃加術湯的功用是最能體現的。對麻黃的運用,困于古時方醫(yī)家之說,原來我多不敢大量使用,即使有的對之證,需要用麻黃時也只是用小量六八克混跡于其他開表或利水藥中,用于咳喘證時,劑量也最多在十來克左右,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零九年八月,我與朋友在漢江邊小聚,飲冰鎮(zhèn)啤酒過多,加上江邊涼風吹襲,第二日即發(fā)熱,并無咽痛、流涕的上感癥狀,有的是微惡寒、身困、身痛,肚腹撐脹,小便熱少而不利。尋思半日求解。脈來浮數,看舌脹有苔,口中雖渴而不欲飲,水濕無疑。外感涼爽之風而閉汗竅,內傷酒濕之邪而困脾陽,宜開表而運脾。原來出現此證時,多次藿香正氣主治,多日才解。此次下定決心服麻黃加術湯。其中之術,知道用蒼術更適合,《本草正義》謂“脾家濕郁,或為瞋脹、或為腫滿,或為泄瀉瘧痢,或下流而足腫、、、、、但有舌濁不渴見證,茅術一味最為必須之品”,從考證看,仲景之時白術蒼術不分,但從后世對術的區(qū)別運用看,五苓、真武、苓桂術甘輩健脾利濕當用白術為宜,濕郁有表的麻黃加術、越婢加術中當用蒼術為好。王好古有神術湯,仿麻桂之意而制,柯琴謂“此王好古得意之方,仿仲景麻桂二方之義,而制為輕劑也,然此是太陰之劑,可以理脾胃之風濕,而不可治太陽之風寒,亦不可以治陽明之表證,與少陽之半表里也,內經所謂春傷于風,邪氣留連而洞泄,至夏而飧泄腸澼者宜之、、、、、、今人不知仲景立方之旨,祇恐麻黃桂枝之傷人也”。陳修園《時方歌括》說“術防甘草濕家嘗,神術名湯得以方,自說法超麻黃上,可知全未夢南陽”,蔑視之意躍然字里行間,都因為懼怕麻黃桂枝之過也。斗膽處方;麻黃3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甘草10克、蒼術40克,依法煎藥,取汁400ml,溫服200ml。藥后溫覆取汗。不半時,汗出綿綿,肚中滾動,如廁二便俱下,此脾家實,腐穢當去之故。隔半日再服余藥,反不見汗,只是小便通利,大解稀便兩次,中病即止,不再服藥,身輕熱退,肚子也癟了,看來還能減肥吶!前些日與友在診所門前對酌,酒過三巡,忘了身體,興趣來處,又飲啤酒三瓶,晚上涼風習習并不覺冷,第二日就感不妙,飲食注意也不行,到第三日還是病了,發(fā)熱37.8°,感覺如上述。這一次我有意實驗藥物分量對效果的影響,減其制用;麻黃15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蒼術20克,還是取400ml,分二次服用,效果不如上一次,服二劑才好。可見藥量大小是關鍵,愈信乎不傳之秘在于量之說。
對于麻黃和蒼術的配伍應用,早年讀《名中醫(yī)治病絕招》中有許公巖先生“治濕證,恒用麻黃、蒼術”一文,許老先生的體會治療濕證雖用祛濕、化濕、散濕、燥濕、滲濕、利濕等諸法,依法用藥治之,仍有不少病例濕去復聚,久治不愈,療效每不滿意。后來反復實踐,在選藥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麻黃與蒼術最為理想。因蒼術辛苦溫(氣味雄悍),為燥濕健脾要藥,能以其辛溫之氣味升散水濕,使脾氣上歸于肺,脾建則濕化。然在脾虛濕積時,肺也不能獨建,必失其下輸之功能,通調受阻則濕必停聚,又將能發(fā)汗利尿之麻黃作配以助肺之宣達,兩藥同用協作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濕之功。并發(fā)現兩藥配伍劑量不同而作用也異。等量使用,則見發(fā)大汗;蒼術倍于麻黃則小發(fā)汗;蒼術三倍于麻黃則尿量大增,利尿作用顯著;蒼術四倍于麻黃,雖無明顯之汗尿,則濕邪則自能化。先賢之論,與我體會確實暗合也。(處方用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