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胃腸道出血病因和治療分析
2018-11-26 19:00
閱讀:5125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曾憲付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病危時會因應激性潰瘍而發(fā)生胃腸道出血嚴重并發(fā)癥,近年來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fā)病率降低了,主要是因為改善和加強了支持療法,優(yōu)先抑酸及相關復蘇措施。
術后胃腸道出血是普通外科醫(yī)生遇到的最令人擔憂的并發(fā)癥之一,它的發(fā)病原因有:
1、胃源性出血包括消化性潰瘍、應激病變、賁門黏膜撕裂、胃底靜脈曲張;
2、腸源性包括動靜脈畸形、吻合口出血、腸憩室病和靜脈曲張。
病危時會因應激性潰瘍而發(fā)生胃腸道出血嚴重并發(fā)癥,近年來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fā)病率降低了,主要是因為改善和加強了支持療法,優(yōu)先抑酸及相關復蘇措施。
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
考慮出血原因時,以前的病史對于評估患者是很重要的。消化性潰瘍病史和以前的上消化道出血史要考慮到十二指腸潰瘍。嚴重創(chuàng)傷、腹部手術、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敗血癥都可能會造成應激性潰瘍。先前有劇烈嘔吐的病史要考慮賁門黏膜撕裂,有門靜脈高壓癥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病史提示存在食管靜脈病變。以前有憩室病史可能提示有出血性憩室。最近有腸吻合手術史,從縫線和針眼滲血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來源。結直腸手術吻合口出血可能是吻合口破裂的初發(fā)征象。既往有主動脈瘤修復的病史可能提示主動脈十二指腸瘺。有口服非甾體抗炎和抗凝血藥或血小板抑制劑治史表明術后出血風險很高。
—般來說,鮮紅的血液被認為是來源于結腸或遠端小腸;黑便提示胃的出血。然而任何部位的迅速出血都可能表觀為鮮紅血。吻合口出血可能是一個緩慢滲血或是導致低血壓的快速出血。大量失血的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心動過速或低血壓或紅細胞比容顯著下降。
治療
為了防止應激性潰瘍,降低出血的危險,對高危患者,必須予以液體復蘇,減少或中和胃酸的預防措施?;己粑ソ吆湍δ墚惓5幕颊邚念A防中受益最大。維持胃pH>4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盡量減少得黏膜損傷和胃酸損傷的播散。使用制酸劑,H2受體拮抗劑,H1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時以做到這一點。術后消化道出血的基本治療原則包括以下內容:1.液體復蘇和血容量恢復2.檢查和監(jiān)測凝血參數(shù)功能和必要時糾正異常3.確定和治療使病情加重的因素4.輸血制品5.確定和治療出血源。一般來說,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最好在ICU進行。在保證存安全的靜脈通道開放后開始輸入等滲晶體液。血液樣本化驗評估紅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1NR。如果INR高,則可用維生素K和新鮮冰凍血漿。如果患者的出血吋間延長,或已采取抗血小板藥物,也可以輸血小板;腎衰竭的患者也可給予醋酸去氨加加壓素,如有低溫給予保曖。難治性心動過速、低血壓難以恢復、血紅蛋白濃度較低和失血不詳、血紅蛋白濃度少于6g/dl、快速失血量超過30%以及高危患者的缺血或與氧攝取率減少大于50%者,建議輸血。放引流管,可從管中抽血檢查血液。膽汁引流液無血幾乎可以排除胃十二指腸的出血。如果膽汁引流液中存在血液,在室溫下可用生理鹽水洗胃。明確和處理出血部位可以用內鏡檢查,血管造影,或偶爾行剖腹探查術。內鏡下止血可以用腎上腺素、電凝、激光凝固、熱探針、氬等離子凝固,應用鋏子、結扎(或這些方式的組合),這取決于出血的部位。患者有活動性出血或內鏡未能控制出血,提示要行內臟血管造影?;顒有猿鲅坏┍淮_定,行栓塞(配合使用明膠海綿、自體血液凝塊、線圈)往往可以控制出血。輸垂體加壓素可用于治療重度應激性潰瘍、憩室導致的持續(xù)出血。從腸吻合術及應激性潰瘍出血通常處理后停止出血。偶爾有行腸吻合的患者需要再次手術,若行手術術則手術方式為切除吻合口并重新吻合。同樣,對于難治性應激性潰瘍,必要時可以行手術治療。通常,立即切胃清除血塊和縫合活動性出血點;少數(shù)情況下行全部或大部胃切除加或不加迷走神經切斷術,可以防止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