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留學生楊璐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介紹團隊利用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清除了豬基因組中可能有害的病毒基因,掃清豬器官用于人體移植的重大難關,為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的上百萬病人帶來希望。年僅29歲的她2008年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目前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后。她被《福布斯》雜志評為2014年30個30歲以下的科學醫(yī)療領域領軍人物之一。
學霸是如何養(yǎng)成的
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楊璐菡都是一個標準的“學霸”.
出生于四川的楊璐菡2001年以峨眉山市中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成都七中。
2004年,還是成都七中學生的楊璐菡代表中國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
據(jù)媒體報道,當時因為要參加競賽,她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讀懂10多本大學課程書籍。對于一個高二學生來說,這談何容易?楊璐菡回憶說,受到老師的鼓勵,自己抱著“一定可以學懂”的信念,去四川大學聽課,課后自己做習題。一開始像聽天書一樣,慢慢地有點兒開竅,能夠理解和應用。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但是最后她一個高中生,學會了大學最難的生物化學知識。
進入北大讀書之后,楊璐菡發(fā)現(xiàn),生物化學這門課,是連北大的同學都感到吃力的課程。
“競賽讓我有了敢為人先的勇氣和信心,讓我有機會培養(yǎng)自己自學的方法和定力。”楊璐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別人不做的事情,不是辦不到,只是不常規(guī)而已。”這種信念讓她有勇氣在哈佛博士研究生課題里選擇了很難的課題。
世界上據(jù)統(tǒng)計有200萬人缺失器官供體,實際人數(shù)或許遠遠大于這個數(shù)字。特別是在亞洲沒有器官捐獻傳統(tǒng),器官供體缺失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和醫(yī)療問題。科學家最本質的職責就是探索真理,推動社會科學進步。
網(wǎng)友 她是上帝賜給的天使
近日,29歲的中國留學生楊璐菡再次登上媒體頭條。
圓潤臉龐,大眼睛,及肩短發(fā),照片上的楊璐菡清純干練。最新的《科學》雜志的一篇論文稱,她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利用“基因剪刀”技術,成功清除了豬基因組中的病毒基因,為豬器官移植人體掃清了障礙,為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福音。
媒體報道引來了不少網(wǎng)友的關注。有網(wǎng)友調侃說“今后會有豬腦子嗎”,也有人感嘆說“姑娘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天使”.
楊璐菡在生物科學領域,早已嶄露頭角。
去年,《福布斯》雜志在其官網(wǎng)公布了2014年度科學及醫(yī)療領域30位30歲以下的俊杰,楊璐菡榜上有名。這一消息令公眾第一次知道了楊璐菡。
《福布斯》點評稱,他們代表著同齡人中最佳創(chuàng)業(yè)精神、創(chuàng)新力和知識水平。他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令人驚嘆,富有魅力,并忘我工作。
創(chuàng)業(yè) 邊做研究邊開辦公司
高中最后一年,楊璐菡獲得國際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隨后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點招。
在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獲得生命科學和心理學雙學位后,楊璐菡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專業(yè)是轉化醫(yī)學,選擇了異種基因移植的課題。
在哈佛期間,CRISPR-Cas9“基因剪刀”技術為她的研究帶來了曙光。攻讀博士生期間,楊璐菡作為并列第一作者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CRISPR-Cas9技術在細胞內修改基因組的工作,這是第一次我們實現(xiàn)了簡單編譯基因組。
“正是這個工作的誕生,讓我們可以高效,大規(guī)模編輯豬的基因組,解決免疫排斥和病毒傳染的問題。”楊璐菡說。
哈佛大學畢業(yè)后,楊璐菡曾任哈佛大學助教、波士頓咨詢集團夏季顧問,現(xiàn)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與自己的導師、美國科學院及工程學院雙料院士喬治·丘奇創(chuàng)立了一家叫eGenesis的生物技術公司,致力于推動異種器官移植臨床應用。
挑戰(zhàn) 選擇最難研究的課題
“病毒基因”被稱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是異種器官移植的一大難點。
異種病毒傳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艾滋病病毒從靈長類動物傳播到人類。正是由于上世紀90年代初,人們發(fā)現(xiàn)艾滋病從猴子轉移到人類,相關**嚴令禁止將猴子的任何器官組織移植給人類。
豬器官大小和人類器官類似,功能相近。但在十幾年前,由于豬器官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被發(fā)現(xiàn),豬器官移植的研究陷入停滯。
這種病毒在豬身上不會產(chǎn)生毒性,但是當豬的細胞和人的細胞接觸時,這種病毒會從豬的基因組“跳”到人的基因組中,為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疾病。
但在進入哈佛大學后,楊璐菡仍然選擇了這項看似毫無進展的研究課題。
當被問及選擇這項研究是否擔心毫無收獲時,楊璐菡對記者說:“世界上據(jù)統(tǒng)計有200萬人缺失器官供體,實際人數(shù)或許遠遠大于這個數(shù)字。特別是在亞洲沒有器官捐獻傳統(tǒng),器官供體缺失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和醫(yī)療問題??茖W家最本質的職責就是探索真理,推動社會科學進步。”
未來 希望有機會回饋祖國
自2014年起,作為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楊璐菡帶領10個人的科研團隊在哈佛和eGenesis公司,利用CRISPR-Cas9的“基因剪刀”技術,進行敲除豬基因組中可能的致病基因的研究。
楊璐菡對記者說,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在他們工作之前,大多數(shù)的基因改造都是一個基因層面上的修改,而在她們團隊要修改的豬細胞里,一個細胞有62個拷貝的病毒。
“所以我們面臨的科學難題是要在單個細胞改造62個基因,并且保持基因組的完整,這需要超過現(xiàn)在水平幾乎兩個數(shù)量級的效率提升。我們最后做了一個長期可調控的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病毒敲除。這個創(chuàng)新對其他基因領域也有應用。”她說。
當團隊將改造后的豬細胞和人的細胞一起培養(yǎng)時,發(fā)現(xiàn)豬病毒“侵染率下降到了至少以前的1/1000”,最后“在監(jiān)測靈敏度范圍內檢測不到任何侵染”.
被問及今后的打算,楊璐菡說:“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四川省峨眉山市長大,2008年北大生命科學和心理學雙學位畢業(yè),來到美國繼續(xù)求學。對于我來說,能夠有機會和平臺做今天的事情,是社會給予了我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支持,我也希望能做好手頭的事情,有機會回饋社會和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