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周年的今天,“德先生”、“賽先生”仍是身份不明,不過由頂尖科學家饒毅參與主編的微信公眾號“賽先生”日前上線,就中國科學發(fā)展面對的困惑,北大生命科學院前院長饒毅、清華醫(yī)學院常務副院長魯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方正三人開展了對話。饒毅從人才、科學體制、行政管理體制這三個方面剖析中國科學發(fā)展存在的問題,他認為,中國的科學沒能支撐中國經濟的發(fā)展,這意味著中國的科學出現(xiàn)了問題。魯白則談到,存在6大因素影響使得中國科學沒有形成理論思想體系,分別是錢少、環(huán)境不寬松、無問題導向、競爭文化、科學家無權以及體制原因。陳方正表示,中國一元文化體系影響到多元競爭的科學。
技術沒能支撐經濟
就中國科學發(fā)展存在的問題,饒毅指出,首先是未來科學人才的來源在下降。現(xiàn)在很多學生選擇學法科、商科,然而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卻逐漸退回1949年去了。還有,與美國對科學的全力投入相比,中國則連基本發(fā)力都無。其次,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和科技**。中國文化不提倡優(yōu)秀的,而是提倡互相照顧,這樣的文化氛圍抑制了目前的科學發(fā)展。第三,中國的行政管理體系存在問題。科研經費行政人員說了算,使得使用效率被腰斬了。饒毅表示,科學要做到相當程度,對國家經濟才能起到支撐作用。現(xiàn)在中國科學不支撐中國經濟,現(xiàn)在中國的技術,例如高鐵,主要都是引進的。我們的技術還沒發(fā)展到能支撐經濟的時候,科學本身就出現(xiàn)了問題。他認為,中國到底能不能追上美國,對美國地位形成威脅,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還差得很遠。
科學需要問題文化
魯白重點從“問題意識”方面入手來分析,他認為,科學需要“問題的文化”,要好奇,想要問問題,要追根究底。這種文化氛圍現(xiàn)在卻幾乎沒有。許多得了諾貝爾獎的人,得獎后,照樣坐在臺下從頭到尾聽學術報告,很多年紀很大的科學家也是這樣,而我們卻做不到。
除掉問題導向這個因素,他還談到存在其它五大因素的影響。第一是,錢少;第二、做科學沒有一定的寬松環(huán)境,靠論文靠收錢的研究出不了結果;第三,中國文化里面缺少競爭,其實科學中最大的樂趣是打敗你最好的競爭對手;第四,科學家在科學決策沒有發(fā)言權。現(xiàn)在中國是**主導,**說要發(fā)揚科學,并決定朝哪個方向,應該怎么做;第五,科學家進退機制不是出于科學成就,而是社會關系。
只有一個最高標準
陳方正則從一元和多元文化的關系對此進行了分析,他指出,中國基本上是一元文化體系,其中之一就是整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最高標準。中國似乎永遠只是談論北大、清華,而美國、英國都沒有這樣集中的狀況。我常常覺得奇怪,為什么中山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都沒有雄心或者力量來競爭一下。
他還提到,由于中國大一統(tǒng)的政治文化,所以永遠害怕動亂分裂,永遠是反對多元文化的,這也影響到了多元競爭的科學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及科學發(fā)展面對的困惑之后,饒毅也對此開出了解決的藥方。他認為,用體制支持學術做得好的人,給他寬容度、給他自**,然后在未來五六年對他工作進行評審。
最新!醫(y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