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腸癌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結腸癌(ICD-10:C18, D01.0)
行結腸癌根治術(或腹腔鏡下)、局部切除(或結腸曲段切除)、姑息切除術+短路(或造口術)(ICD-9-CM-3:45.4,45.73-45.79,45.8)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NCCN結腸癌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脹、腹痛、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貧血等臨床表現,體格檢查發(fā)現腹部腫物。
2.大便隱血試驗多呈持續(xù)陽性。
3.影像學檢查提示并了解有無器官和淋巴結轉移。
4.纖維結腸鏡檢查明確腫瘤情況,取活組織檢查作出病理診斷。
5.術前應判斷是早期結腸癌還是進展期結腸癌,并根據上述檢查結果進行臨床分期。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NCCN結腸癌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2009年第一版)
1.局部切除術或結腸區(qū)段切除手術:早期結腸癌。
2.根治手術(結腸癌根治術):進展期結腸癌,無遠處轉移,腫瘤條件允許或聯合臟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結腸癌患者。
3.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
4.姑息手術(結腸癌姑息切除術、短路或造口術):有遠處轉移或腫瘤條件不允許,但合并梗阻、出血的結腸癌患者。
(四)標準住院日為14-21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C18,D01.0結腸癌疾病編碼。
2.術前評估腫瘤切除困難者可先行新輔助化療后再次評估,符合手術條件者可以進入路徑。
3.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3-5天。
1.所必須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脂、消化道腫瘤標志物、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電圖;
(4)結腸鏡和/或鋇劑灌腸造影、腹盆腔CT;
(5)病理學活組織檢查與診斷。
2.根據患者病情,必要時行超聲心動圖、肺功能、PET-CT等。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7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
2.手術耗材:吻合器和閉合器(腸道重建用)。
3.術中用藥:麻醉常規(guī)用藥。
4.術中病理:冰凍(必要時)。
5.輸血:視術中情況而定。
(九)術后住院恢復≤10天。
1.術后病理:病理學檢查與診斷包括(1)切片診斷(分類分型、分期、切緣、脈管侵犯、淋巴結數目);(2)免疫組化;(3)分子生物學指標。
2.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消化道腫瘤標志物。
3.術后用藥: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十)出院標準。
1.引流管拔除,傷口無感染(或門診可以處理)。
2.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圍手術期的合并癥和/或并發(fā)癥,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2.結腸癌根治術中,結腸的切除范圍根據腫瘤部位、大小、浸潤程度等決定,可分為右半結腸切除、橫結腸切除、左半結腸切除、乙狀結腸切除、全結腸切除、聯合臟器切除術等。
二、結腸癌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結腸癌(ICD-10:C18, D01.0)
行結腸癌根治術(或腹腔鏡下)、局部切除(或結腸曲段切除)、姑息切除術+短路(或造口術)(ICD-9-CM-3:45.4,45.73-45.79,45.8)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4-21天
點擊下載:結腸癌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結腸癌臨床路徑
本共識意見(草案)依據我國胰腺囊性腫瘤的最近研究,并參考國際相關指南和研究...[詳細]
在美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占所有癌癥的第四位,而死亡率為第二位。2012年估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