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茯神
脾胃病雖病位在胃腸,但和其他臟腑在生理、病理上息息相關。心身同病在脾胃病中尤為多見,如患者常有胸脅不舒、善太息、眠差、焦慮等肝胃不和,心脾不和等一系列的表現(xiàn),馬駿常茯苓、茯神同用,補心益脾,心脾同調(diào),往往事半功倍。
大腹皮、大腹子
這兩味藥是同種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檳榔的外殼干了以后,帶一點黃黃的顏色,有大量纖維,稱其為大腹皮,又叫檳榔衣。大腹子即檳榔,是大腹皮里面的種子,可以增強腸的蠕動,常常在消食方里面和消食藥同用,像木香檳榔丸,通過緩瀉排除胃腸積滯。臨床上對于氣滯中焦,脘腹脹痛,腸腑失暢,大便或結或排解困難的濕滯便秘者,馬駿常并用兩藥,健脾理氣,化濕行滯,通腑泄實,水道與谷道并調(diào),雙管齊下。當然,脾虛泄瀉者,只可用大腹皮,不宜用大腹子。
藿梗、蘇梗、荷梗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臨床上,尤其在長夏之季,暑多夾濕,脾虛濕勝是導致泄瀉的重要因素,大量的患者由于脾胃不健,情志不暢,飲食不節(jié)以致脾不生清,胃不降濁,水反為濕,痰飲內(nèi)生。
藿梗性溫,溫中化濕,蘇梗疏肝理氣,降氣止嘔,而荷梗性涼,解暑清熱,和胃醒脾。結合時令,臨床上對濕邪內(nèi)阻伴氣機內(nèi)阻者,馬駿常常處方中藿、蘇梗并用,化濕理氣;而對于脾胃呆滯,氣機壅塞者,藿、荷梗并用,以達健脾止瀉,醒脾和中之效;對于氣滯中焦兼見脾濕胃呆者,蘇、荷梗并用,行氣醒脾,化濕消滯。
馬駿善用的對藥還有很多,如川浙貝、砂蔻仁、桃杏仁兩種功效相似的藥物并用;也有將一種植物不同的部位合用,如蘇葉、梗,瓜蔞皮、子,桑葉、皮等;還有把同種藥物的不同炮制合而為用,如生、炒白術,生、炒薏仁,生、炙甘草等,體現(xiàn)出中醫(yī)治病貴在“調(diào)和致中”的理念。
壞死性筋膜炎的診治需要多學科協(xié)作和個體化治療。早期診斷、及時手術和綜合支持...[詳細]
三線治療考慮患者的一線免疫雙藥的獲益時間長,因不良反應出組,因此嘗試了免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