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肝病科醫(yī)學進展 > 全國首例丙肝感染性DNA克隆建立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鐘勁課題組的研究論文《從丙型肝炎病毒臨床分離株直接建立高效的丙型肝炎病毒細胞感染模型的新型策略》于11月13日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ofVirology在線上。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是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可誘發(fā)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病毒的細胞感染模型對于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學研究、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f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cDNA克隆的建立非常關鍵。2005年,基于JFH-1感染性克隆的丙型肝炎病毒細胞培養(yǎng)模型的成功構建,極大地推動了丙型肝炎病毒研究領域的發(fā)展。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組的變異很大,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對治療方案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而且病毒基因型對致病性也有影響,因此很有必要建立更多的來源于不同感染性克隆的細胞感染模型。
本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盧捷和實驗室其他研究人員合作,利用一例基因型2a丙型肝炎病毒臨床分離株(PR63)樣本,通過功能性克隆篩選、拼接及引入細胞適應性突變,構建了它的全長感染性cDNA克隆(PR63cc),進而建立了基于PR63cc的丙型肝炎病毒細胞感染模型。PR63cc在Huh7.5.1細胞中能高效產生病毒,但其對現有抗丙肝藥物的敏感性和JFH-1病毒不同,其中PR63cc病毒對NS5A的抑制劑高度不敏感。
PR63cc是第一例來源于中國丙肝患者樣本的全長感染性克隆,也是世界上首例不通過共有序列,而直接從臨床樣本來源構建的能感染肝細胞系的感染性克隆。這種新開發(fā)的方法可以應用于其它臨床分離株,對丙型肝炎患者的個性化治療、藥物測試開發(fā)等領域均有重要意義。重要的是,PR63cc病毒株的構建方法及毒株本身已經申請專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為下一步抗丙型肝炎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fā)帶來極大便利。
該項研究工作是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謝青教授課題組合作完成,得到了科技部“973”、傳染病重大科技專項等經費的支持。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