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狀舌管囊腫或鰓源性囊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甲狀舌管囊腫(ICD-10:Q89.202)或鰓源性囊腫(ICD-10:Q18.0)。
行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ICD-9-CM-3:06.7)或鰓源性囊腫切除術(ICD-9-CM-3:29.2)。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小兒外科學》(施誠仁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1.臨床表現(xiàn):頸中線或側(cè)部囊性腫塊;如囊腫繼發(fā)感染可自發(fā)破潰或被切開引流,可反復發(fā)作,形成瘺管。
2.體格檢查:為圓形囊性腫塊,邊緣清楚,光滑,較固定,無壓痛,可有大小變化;如形成瘺管則在頸中線或側(cè)部見瘺管開口,時有分泌物或膿液溢出。
3.輔助檢查:超聲、CT(必要時),了解腫塊與甲狀腺的關系。
4.當腫塊不能與甲狀腺特別是異位甲狀腺鑒別時,應當進行甲狀腺核素掃描和T3、T4等檢查。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小兒外科學》(施誠仁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行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ICD-9-CM-3:06.7)或鰓源性囊腫切除術(ICD-9-CM-3:29.2)。
(四)標準住院日為5-7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Q89.202甲狀舌管囊腫疾病編碼或ICD-10:Q18.0鰓源性囊腫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3.如囊腫或瘺存在明顯感染,不進入路徑,需抗菌藥物控制感染后2-3個月后再行手術。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1-2天。
必需的檢查項目:
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血型、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
2.影像學檢查:超聲、胸片(正位)、心電圖。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并結(jié)合患兒病情決定選擇。
2.推薦藥物治療方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藥物)。
3.預防性用藥時間為1天,術前因感染已應用抗菌藥物或術中發(fā)現(xiàn)有明顯炎癥者不在此列。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2.預防性抗菌藥物的給藥方法:半合成青霉素、一代或二代頭孢抗生素靜脈輸入,切開皮膚前30min開始給藥,手術延長到3h以上時補充一個劑量。
3.手術方式: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或鰓源性囊腫切除術。
4.手術內(nèi)置物:切口皮片引流(必要時)。
(九)術后住院恢復2-5天。
1.根據(jù)當時病兒情況而定:血常規(guī)。
2.術后抗菌藥物:用于術中發(fā)現(xiàn)局部有炎癥者,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用藥時間一般為3-5天。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良好。
2.傷口愈合良好,無出血、感染或瘺。
3.無其他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等造成住院日延長和費用增加。
2.術后切口感染、瘺復發(fā)等并發(fā)癥,進入其他路徑。
二、甲狀舌管囊腫或鰓源性囊腫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甲狀舌管囊腫(ICD-10:Q89.202)或鰓源性囊腫(ICD-10:Q18.0)
行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ICD-9-CM-3:06.7)或鰓源性囊腫切除術(ICD-9-CM-3:
29.2)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出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標準住院日:5-7天
點擊下載:甲狀舌管囊腫或鰓源性囊腫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甲狀舌管囊腫或鰓源性囊腫臨床路徑
牙槽膿腫主要是牙髓的炎癥通過根尖部牙周組織向牙槽骨擴散。由于牙槽骨骨質(zhì)疏松...[詳細]
種植體支持太極扣附著體覆蓋義齒的臨床應用 內(nèi)容預覽: 全口牙列缺失后剩余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