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在多屏之間頻繁切換自己的注意力,有研究認為這可能會導致大腦結構的改變,對情緒調節(jié)不利。但如果保證合理的分配以及適度的時間,也可能改善思維效率。
細數(shù)一下人們身邊的多媒體設備,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電腦、手機、平板、電子書以及層出不窮的可穿戴設備,除了睡眠時間,許多人幾乎一刻也離不開它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屏幕構成了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主體部分。這些屏幕之間,沒有嚴格的區(qū)分,而是一種聯(lián)動的關系。正因如此,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在多屏之間頻繁切換自己的注意力,一邊看電視一邊用平板,一邊用電腦一邊用手機。這種多屏時代的使用習慣究竟是帶給人更多的歡樂,還是加深大腦多任務工作的負擔?
邊看電視邊玩手機要不得?
早在2012年8月,倫敦奧運會中奧運觀賽和移動設備就開始緊密融合。用戶在觀看電視畫面和報道之后,還會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獲取更多賽事、運動員信息。據(jù)谷歌透露,在奧運會進行的某些時刻,來自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搜索量,甚至超過了電腦。觀眾觀看行為的改變也讓廣播公司開始思考“多屏化”的賽事轉播模式。
這種觀看行為的變化也被稱作為“第二屏效應”.國際著名的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公司在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第二屏、社交網(wǎng)絡和電視觀看行為的融合,正在提升看電視的體驗和樂趣,觀眾觀看節(jié)目的滿足感、幸福感加深,第二屏甚至導致人們看電視的時間延長。
然而,近期英國撒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表在美國學術期刊PLoS One的一項研究指出,同時觀看或操作多臺媒體設備可能會導致大腦結構的改變,對情緒調節(jié)不利。
撒克薩斯大學薩克雷意識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針對75名志愿者的腦部進行了掃描,與此同時調查他們平時使用智能手機、電腦、看電視、看紙質媒體的習慣。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從腦部結構來說,同時使用多個電子設備的調查對象的前扣帶皮層體積更小,而且,同時使用電子設備的數(shù)量越多,前扣帶皮層內的灰質密度就越小。
據(jù)北大心理系教授沈政解釋,前扣帶皮層從廣義來說是大腦皮層前額葉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情緒、情感的調節(jié)作用有關,同時還與執(zhí)行監(jiān)控和注意的調節(jié)作用有關。比如,兒童注意多動缺陷障礙就與該區(qū)域的腦功能失調相關。
撒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擔心多媒體多任務工作可能對普通人的認知能力、社會心理健康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一心多用”PK“一心一意”
事實上,人類的大腦究竟能否應付多任務工作,并沒有絕對的答案,盡管有不少科學實驗證明,“一心多用”的工作效率不如“一心一意”來得高。
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大衛(wèi)·梅耶的研究團隊在心理訓練時,讓志愿者從識別形狀的任務快速切換到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任務。與延長時間繼續(xù)專注于同一個任務的情況相比,由于志愿者需要切換注意力,所以上述兩項任務需要更長的執(zhí)行時間,同時思維的準確性下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學家厄爾·米勒也研究證實,相比于循序漸進地做事,同時做兩件或多件事需要付出更多的腦力。他在志愿者同時處理不同工作時對他們的腦部進行掃描,發(fā)現(xiàn)即使面前有很多看得見的物體時,也僅有一兩件會引起大腦的反應。
正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塞梅爾研究所神經學家在《大腦***》所闡述的,與關閉一個電腦程序同時啟動另一個程序的情況不一樣,注意力的切換需要一段時間來關閉和啟動。每次注意力切換時,額葉處理中心必須激活不同的神經回路。
當大腦在兩個任務之間來回切換時,神經回路需要休息一會兒,這是一個耗時的過程,并降低了效率。
但沈政指出,相反地,有針對雜技演員的腦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在經過長期的多任務工作的訓練之后,腦細胞體積增大,相應的大腦皮層變厚,大腦白質增多。這是有利于增進大腦處理信息、儲存記憶和認知能力的。只是目前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結論部分還存在差異。
“人類大腦本身從一定程度上可以適應多任務工作。因為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極其復雜,人們不可能時刻只關注一件事務。”沈政認為,“注意分配是大腦復雜的高級功能。相較于其他動物,人類的注意分配也來得更精細。”
由此看來,多任務工作對大腦的影響并不是絕對的。
合理分配你的注意力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尹文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大腦是否可以負擔多任務工作,與工作的類型有關。
用注意的認知理論解釋,神經系統(tǒng)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確實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對所有的感覺**進行加工。但是,不同的認知活動對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例如,對一個熟練的司機來說,開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可以毫無困難地一邊開車一邊和別人交談。但當交通非常擁擠時,他就必須小心駕駛,這時他和別人的談話可能就得暫停。因此,如果加工任務越復雜,占用的認知資源就越多,可分配的就越少。
另一種解釋是,人們在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中,有一項或者幾項是自動化加工的,幾乎不受認知資源的限制,比如騎自行車或者織毛衣,那么大腦就有足夠的能力把注意力放在其他需要受意識控制的認知加工活動中。尹文剛表示,受意識控制的認知加工活動在經過大量訓練之后,是可以轉變?yōu)樽詣踊庸さ摹?br />
沈政也認為,一定程度上的多任務組合以及訓練實際上是可以改善思維效率的。“前提是,合理的分配以及適度的時間。”
在高強度的工作中,一般認為集中注意力更有利于任務的解決,但在工作強度不大,或者在休閑時間,同時進行多項活動,比如一邊看電視一邊玩手機,只要持續(xù)時間不長,并不會產生明顯的負面作用。
但如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保持多任務工作狀態(tài),由于人們總是想努力完成每一項任務,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壓力積累、大腦信息處理能力下降。
尹文剛還指出,這種習慣還可能導致情緒的煩躁、焦慮。有科學家認為,從成年人的巨大壓力和狂躁癥,到孩子身上的學習障礙和自閉癥,都可能與長時間的“一心多用”有關。因此,沈政特別提到,尤其是對低年齡段的孩子,本身集中注意力的養(yǎng)成還不完善,不宜進行過多的多任務學習。
最新!醫(y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xù)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專業(yè)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