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某某,女,76歲,2011年9月3日初診。面白略胖而虛,虛汗較多,肉松。頭暈、前額痛5~6年,全身發(fā)麻,左側肢體(上下肢)麻木明顯,右側臉易汗出(左側不明顯),納可,眠可,二便調,不乏力,有時口干,舌光紅無苔,自述有老胃病,脈沉偏弱,左脈細弦。自訴心臟不好,曾因心肌缺血而住院治療,現(xiàn)不胸悶。患者于1年前曾做腦部CT,未發(fā)現(xiàn)問題。根據患者的情況,斷為中風或中風先兆,故按中風論治。予補陽還五湯:黃芪5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地龍10克,石斛10克。6劑,水煎服,日1劑。
9月11日二診:頭痛頭暈、全身發(fā)麻均見輕,胃納較前增加?;颊邔χ兴幍寞熜ьH為滿意,要求進一步治療。上方去生地,加蜈蚣2條,改黃芪為60克,繼服6劑。
9月17日三診:頭暈、全身發(fā)麻進一步減輕,但仍有,舌仍少苔,裂紋明顯,納佳。仍予補陽還五湯:黃芪10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地龍10克,石斛20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威靈仙15克。6劑,水煎服,日1劑。
按:患者CT檢查未發(fā)現(xiàn)病灶,但從患者的表現(xiàn)來分析,左側肢體麻木、右側臉部易汗出,屬于比較典型的中風癥狀。臨床上,西醫(yī)的檢查呈陽性者,患者的癥狀不一定重,甚至不出現(xiàn)任何癥狀。相反,有時患者的癥狀已經非常明顯,但在做檢查時,卻查不到病灶。所以,至今西醫(yī)無論多么先進的檢查,都叫輔助檢查。最后做出診斷的,是醫(yī)生,是人,而不是機器。中醫(yī)、西醫(yī)相比,中醫(yī)更強調整體的人,這個整體的人既包括患者,也包括醫(yī)生。
此患者偏胖而虛,易于汗出,按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黃煌教授的藥證理論,此患者有黃芪證,故予補陽還五湯。又因患者胃納并非很好,所以首診黃芪量僅50克。當時考慮患者藥后若胃納下降,黃芪量減或停,若納佳,則須加量以補氣活血。三診時納佳明顯,故用黃芪至100克。方中地龍、蜈蚣、威靈仙均取其通絡之功也。因患者舌光紅無苔,略顯胃陰虛之象,故加生地、石斛等以養(yǎng)胃陰。若患者再進一步治療的話,黃芪的用量當在120克,甚至有可能用更大的劑量。
目前臨床上對妊娠劇吐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家中治療和住院治療。但由于妊娠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