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科醫(yī)學進展 > 【CHC2015】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管理新理論
8月8日,Butler Javed博士在中國心臟大會(China Heart Congress)上傳達了他所理解的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管理新理論。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張宇輝教授代為報告。
在歐洲和美國每年有100多萬的病人發(fā)生心衰并住院治療,其中80%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情況,當前國際上針對急性心衰的臨床研究很多,但是研究是否徹底?最近針對心衰出現(xiàn)了一些新型的藥物,例如內皮受體拮抗劑、鈣增敏劑、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利鈉肽、抗利尿激素抑制劑等,在臨床治療心衰方面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
目前心衰治療存在很多的問題和難題,呼吸困難作為心衰最重要的臨床表現(xiàn),出院時癥狀緩解率并不高,大多心衰患者出院時肺淤血的情況也不能完全緩解,會延續(xù)到后續(xù)慢性的發(fā)展階段,而且目前并沒有合適有效的緩解心衰的替代藥物。急性心衰并非完全是急性疾病,在臨床上更多的急性心衰是長期慢性心衰過程中的急性加重過程,所以急慢性心衰是一個整體連續(xù)的過程。
心衰病人進行住院治療不成問題,關鍵是病人出院后的管理問題,病人出院后綜合管理不夠會導致病人心衰癥狀急性加重再入院,如此反復循環(huán)最終導致病人死亡。 目前人們對急性心衰的生理機制的了解還不夠透徹,急性心衰患者住院原因復雜,常見的有感染、藥物治療不當、容量管理不當、患者依從性差等等,在出現(xiàn)急性心衰后,早期階段病人處于非常脆弱的狀態(tài),即存在易損期,同樣早期積極的治療也更容易獲得較好的改善。
對急性心衰患者臨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幾點有,關注引起急性心衰的誘因,是否采取了最佳的治療方案,是否是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階段等等,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治療。
在將來的研究中,對心衰的治療應該回歸到心臟本身,只有針對心衰的病理生理機制進行對因的干預,才能更好的改善患者預后。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fā)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fā)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