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1科技工作大會前的座談會上,該院終身研究員、不久前因在抗瘧特效藥青蒿素的研究中貢獻突出而獲得美國拉斯克獎臨床醫(yī)學研究獎的屠呦呦,首次向媒體分析了拉斯克獎授予自己的原因,并稱“希望能帶回一個新的激勵機制”,以鼓勵廣大科研人員更好地投身醫(yī)學科研事業(yè)。
“拉斯克獎的頒發(fā)是很講科學性的。”屠呦呦說,能獲得該獎項,是由于該獎重視在科研的獨創(chuàng)性。在青蒿素的研發(fā)過程中,屠呦呦的4個突破性成果最終贏得了評委會的“芳心”。
屠呦呦介紹,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從東晉藥學家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獲得靈感,首創(chuàng)的低溫提取法外,在有效物質的篩選、發(fā)現(xiàn)階段,這種“突破”已經開始。最早的突破是明確了青蒿的科屬差異。屠呦呦介紹,青蒿科屬龐雜,有5個品種。她的科研團隊首先發(fā)現(xiàn),其中僅A.annua L.這種青蒿含有青蒿素。其次是明確了具有抗瘧作用的有效成分僅存在于青蒿的葉片中。而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誤以為有效成分存在于整株青蒿。另一個突破是明確了青蒿葉中有效成分最高值的時期。只有在夏秋之交青蒿枝繁葉茂時,其抗瘧有效成分才達到峰值。
“但一個工作不可能由一個人完成,就整個項目而言,它是中國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屠呦呦表示,當時大家不計名利、團結協(xié)作、勤奮、執(zhí)著、無私奉獻的精神,是舉國體制下科研成果產出的強有力保證,并不落伍,值得繼承發(fā)揚。
結束美國領獎之行的屠呦呦,對科研激勵機制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許。她說:“我希望我?guī)Щ貋硪粋€新的激勵機制。”當被追問這是一個怎樣的新機制時,屠呦呦簡短地表示:“就是一個鼓勵踏踏實實地搞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科研的機制,一個讓大家更好地投身科研事業(yè)的機制。”
相關閱讀:屠呦呦青蒿素團隊獲獎100萬元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