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點
在英國,撲熱息痛毒性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常見原因。倫敦的專家們進行了一項納入500個病人的研究,這些病人都有撲熱息痛相關的肝功能衰竭。研究者們提出和驗證了一項新的結局預測模型,利用循序評估的方法得到無肝移植時的個體死亡風險預測。
320例病人(在2000——2007年入院)組成了一個培訓體(培訓組),180名病人(2008——2012)送入專門的重癥監(jiān)護病房,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檢測(檢測組)。
年齡、入院時心衰和腦病的嚴重程度,以及頭三天動脈血pH、乳酸和肌酐的動態(tài)變化,是最佳的預測因素。培訓組和測試組的非肝移植時15天生存率分別為0.95(95% CI 0.93-0.98)和0.91(0.82-1)。顯著高于國王學院標準(Kings College Criteria;0.78(0.72-0.83))。
專家點評
EASL秘書長,Markus Peck-Radosavljevic教授說到:這個針對撲熱息痛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的高性能生存模型可以讓每個病人得到快速評估,提供個體化的死亡風險,從而也可以讓醫(yī)務人員做出肝移植的明智決定,從而提高患者的預后。
關于撲熱息痛
撲熱息痛被用于緩解頭痛和其他輕微疼痛,也是眾多的感冒和流感藥物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種廣泛使用且價格便宜的OTC藥物,因此也是常見的服用過量的藥物。當和酒精一起使用時有特別的毒性。
1998年,英國**做出了限制:藥房消瘦32片500mg的包裝,非藥房消瘦16片500mg的包裝。對于那些有慢性癥狀的病人,藥師可提供高達100片的權利。
相關閱讀:
美國FDA:用撲熱息痛出皮疹應停藥
兒童服撲熱息痛或增哮喘風險
治療撲熱息痛(對乙酰胺基酚)過量的新方案
研究表明,機體在創(chuàng)傷、感染等應激后出現(xiàn)的以分解代謝占優(yōu)勢的高代謝狀態(tài)的主要...[詳細]
機體在遭受感染、創(chuàng)傷、大出血、大手術等打擊后將發(fā)生以高代謝狀態(tài)為特征的應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