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免费视频,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三,我要看免费毛片,久久一er精这里有精品,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成人亚洲在线,欧美亚洲在线

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科醫(yī)學進展 > 心律失常從痰瘀論治

心律失常從痰瘀論治

2012-07-10 09:23 閱讀:3372 來源:周婷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屬于中醫(yī)心悸、驚悸、怔忡等范疇,臨床表現(xiàn)為自覺心搏異常,忐忑不安,神情緊張,心跳快速或緩慢,或忽跳忽終止,癥狀呈陣發(fā)性或持續(xù)不解,常伴胸悶咽堵,頭暈乏力,心煩等癥,老年患者可伴胸部陣痛、氣短,甚則汗出、肢冷,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屬于中醫(yī)“心悸”、“驚悸”、“怔忡”等范疇,臨床表現(xiàn)為自覺心搏異常,忐忑不安,神情緊張,心跳快速或緩慢,或忽跳忽終止,癥狀呈陣發(fā)性或持續(xù)不解,常伴胸悶咽堵,頭暈乏力,心煩等癥,老年患者可伴胸部陣痛、氣短,甚則汗出、肢冷,嚴重者出現(xiàn)暈厥或猝死,可有疾、數(shù)、緩、遲、促、結、代等異常脈象。心電圖可見頻發(fā)、偶發(fā)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或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及房顫等。本文淺談心律失常從痰瘀論治。

    1.致病因素

    氣血虧虛是心律失常發(fā)病的根本原因?!秲冉洝分行蜗蟮赜浭隽吮静〉幕咎卣?ldquo;心中澹澹大動”、“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心如懸若饑狀”。究其病因,不外六淫外襲,內侵于心;或七情損傷心脈;或飲食失節(jié),損傷脾胃,痰濕內生,阻礙氣機而發(fā)?。换虿『筇摀p,氣血陰陽不足等。屬本虛標實之證,虛者為氣、血、陰、陽虧損,使心失所養(yǎng)而生心悸;標實為痰火擾心、水飲凌心、心血瘀阻,使氣血運行不暢,引起心悸。病本在心,關乎五臟,其證候常因人而異,一般以虛實夾雜為多見,辨證以虛實為綱。

    痰濁、瘀血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是頑固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產物。痰濁、瘀血既可相互轉化,又可相互為病。痰濁既成,留而不去,阻滯氣機,氣之升降出入不暢則血流滯緩,留而成瘀;又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運血無力則留而成瘀。《素問·痹論》云:“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醫(yī)宗金鑒》云:“(脈)沉弦細滑大小不勻,皆痰氣為病。”《證治匯補·驚悸怔忡》曰:“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yǎng)者血,心血一虛,神氣失守,神去則舍空,舍空則郁而生痰,痰居心位,以驚悸之所以肇端也。” 《諸病源候論·痰飲病諸候》云:“諸痰者,此由血脈壅塞,飲水結聚而不消散,故能痰也。”《景岳全書·痰飲》云:“痰涎皆本氣血,若化失其正,則臟腑病,津液敗,而血氣既成痰涎。”可見瘀血可以轉化為痰濁,瘀有堅結之性,痰稟膠著之質,無論何者為先,終成痰瘀互結之勢。

    因虛致瘀生痰是心悸發(fā)病的根本,痰瘀互結是心律失常發(fā)病的重要原因,在治療上要虛實兼顧,分清主次,靈活辨證論治。

    2.辨證論治

    從痰瘀辨證時既要區(qū)分標本虛實、氣血臟腑的病變,又要貫徹痰瘀并治的原則,堅持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攻不傷正,補不滯邪,以收到痰化瘀祛,氣血調暢,五臟安和,病則安緩之效。

    氣陰虧虛,痰瘀內阻 不少心律失常病情頑固,乃痰瘀阻滯之結果,其病機多兼見氣陰兩虛,心陰心氣不足,心脈運行失調,心脈不通,心神失養(yǎng)而悸動不已。臨床癥見心悸,胸悶痛,氣短乏力,頭暈目眩,遇勞加劇,舌質暗紅,舌苔中間薄膩,舌尖無苔或薄苔,脈細結代無力。治以豁痰化瘀,益氣養(yǎng)陰。益氣養(yǎng)陰之法從本而治,旨在提高臟器功能,緩解臨床癥狀,故與活血化瘀法有殊途同歸之妙。

    心腎陽虛,痰瘀內停 《素問·逆調論篇》云:“腎者水臟,主津液。”腎陽虛衰,氣化不利,則聚津成痰,致痰濁壅塞,心脈閉阻。病位在心,病本在腎,元陽衰憊,心陽不振,命門火衰,溫運推動無力,血行遲滯,氣虛痰瘀,水實邪叢生為其主要病機。臨床癥見心悸氣短,胸悶頭暈,動則加劇,畏寒肢冷,小便短少,肢體浮腫,面色青紫,舌胖質黯,脈細數(shù)無力或結代。治以溫陽化痰蠲飲,活血宣暢復脈。

    肝郁氣結,痰瘀阻心 肝主疏泄,性喜調達,一有怫郁,則變證叢生;心主血脈,以通為順,心血之運行有賴肝氣之疏泄功能協(xié)調?!蹲C治匯補》云:“有郁悒之人,氣郁生涎,涎與氣搏,心神不寧,脈必沉結或弦者也。”《景岳全書》云:“惟情志之郁,則如弦緊,沉澀遲細短數(shù)之類皆能為之。”《圣濟總錄·肝臟門》云:“夫肝受邪,則令氣血不通。”《薛氏醫(yī)案》又云:“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肝與心之間存在著母病及子的關系,肝失疏泄,氣血逆亂,心氣失和,心脈失暢,而生心??;或肝郁化火,灼津凝痰,痰火擾心,壅遏氣血,心脈阻滯,脈道不通,心君為之不寧,母令子虛,則出現(xiàn)各種心律失常。臨床癥見:心悸胸悶,頭暈昏蒙,抑郁寡歡,兩脅肋痛,心煩急躁易怒,女子月經失調,經期乳房脹痛,口苦口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結代或數(shù),患者的發(fā)病與情志狀態(tài)相關,治以疏肝化痰,祛瘀安神。

    心脾陽虛,痰瘀心脈 脾胃虛弱,無力推動氣血運行,而致氣血瘀滯,阻于心脈致心悸不安,心律失常;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中焦氣機升降失常,津液不化,聚津成痰,結于胸宇,致心脈不暢,心動悸不已。臨床癥見:心悸氣短,腹脹納少,舌胖質黯,苔白,脈細數(shù)或結代。治以健脾化痰,通脈復律。

    痰氣阻肺,瘀阻心脈 心主血,肺主氣,肺有助心行血之功。肺氣郁滯,病久勢深,津液不歸正化而成痰濁水飲與血瘀,痰濁蘊肺,不能治理調節(jié)心血循行,血行不利,瘀阻心脈。癥見心悸胸悶,胸脘痞滿,氣短喘促,痰多肢重,怕風易汗,唇、舌、甲床紫紺,舌苔薄膩或濁膩,脈滑細不調。治以化痰順氣,活血通脈。

    3.典型病例

    病例一:夏×,女,34歲,心悸陣作半年余。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曾用西藥治療好轉后又多次發(fā)作,癥見心悸乏力,勞累后加劇,胸悶不適,心煩懶言,神倦納少,夜寐不安。二便可,舌質暗紅,苔薄膩,脈細結。心電圖提示:頻發(fā)室性早搏呈二聯(lián)率。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頻發(fā)室性早搏4083次/24小時。中醫(yī)診斷:心悸,證屬氣陰虧虛,痰瘀內阻。治以益氣養(yǎng)陰,化痰祛瘀。處方:黨參15g,麥冬10g,五味子6g,生地10g,炙甘草9g,茯苓15g,半夏10g,菖蒲15g,栝樓15g,丹參15g,當歸15g,紅花6g。每日1劑,同時口服心律平150mg/次,3次/日。用藥14劑后,臨床癥狀減輕,復診時心律平改為50mg/次,3次/日,續(xù)藥14劑。復查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室早546次/24小時。三診,心悸明顯減輕,加用生曬參10g/天,以加強補益之力。后此方服用2個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早搏控制在250次/24小時左右。

    病例二:李××,男,56歲,反復胸悶心悸2月余。癥見心悸不安,腰膝酸軟,胸悶口干,畏寒,勞則加劇,納差,夜寐不安,二便尚調,舌質淡暗,舌苔白膩,脈細結代。查體:神志清,兩肺呼吸音清,心律61次/分,聞及早搏5~6次/分,雙下肢不腫。心電圖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頻發(fā)房性早搏、室性早搏5870次/24小時,多發(fā)于凌晨1~8時,中醫(yī)診斷:心悸,心腎陽虛,痰瘀內停。處方:生熟地各20g,淡附片10g,桂枝10g,干姜10g,炙麻黃10g,當歸20g,黨參15g,桃仁10g,紅花6g,茯苓15g,白術15g,參三七9g,7劑后復診:癥情緩解,心悸減輕,胸悶不明顯,心律65次/分,聞及早搏3次/分,繼續(xù)上方加減,用藥2個月后,心悸逐漸減輕,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房早、室早控制在300次/24小時左右。

    4.結語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西藥治療有較好療效,但長期服用西藥出現(xiàn)療效減弱,或限于毒副作用而不能堅持服藥者,也不在少數(shù)。運用中醫(yī)理論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即可掌握心悸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認清病變深淺,悉知病情輕重,看透疾病轉歸,如心悸涉氣、涉血病淺,傷陰者病深,陰傷及陽者病重,陽衰欲脫者病危。中醫(yī)中藥從氣血陰陽及五臟的根本變化而治,療效確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減少終末事件的發(fā)生率,取得較好療效。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