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血液科醫(yī)學進展 > 范可尼貧血致病機理研究獲進展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滕脈坤、姚雪彪帶領的研究組揭示了人類范可尼貧血互補群蛋白M(FANCM)與關聯因子蛋白復合物MHF1/MHF2組成的三元復合物的結構,以及此三元復合物之間的分子識別和相互作用新機制,為范可尼貧血的致病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此發(fā)現將推動人們對人類細胞復制叉監(jiān)督修復機制和著絲粒組裝過程的深入理解。相關成果日前發(fā)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據研究人員介紹,范可尼貧血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該病患者具有自身染色體不穩(wěn)定的基本特征,常表現出對癌癥的易感性。目前,人們已經發(fā)現13種范可尼貧血互補群蛋白質及其關聯因子與DNA交聯損傷的檢測和修復有關。其中,FANCM起著重要的結構作用,其缺失或突變會導致DNA交聯損傷無法得到修復,從而導致相關疾病的發(fā)生。
該研究組利用X射線晶體學、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技術手段,解析了上述三元復合物的三維結構,首次發(fā)現了復合物的結合狀態(tài),并通過胞內免疫熒光共定位實驗及體外生化實驗,證明了復合物的結合狀態(tài)直接決定了FANCM的細胞定位。
近日,首個單克隆抗體藥物daratumumab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詳細]
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已批準Adynovate(一種新型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