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utsari C等檢測了餐后和步行狀態(tài)下皮下脂肪組織游離脂肪酸(FFA)儲存率,以更好地理解這一路徑對體脂分布的作用。選取41名(男17名)和40名(男16名)志愿者,采用靜脈棕櫚酸示蹤劑和脂肪活檢法分別檢測其餐后和吸收后步行狀態(tài)下的上半身(UBSQ)和下半身皮下(LBSQ)脂肪的棕櫚酸儲存情況。
女性較之男性的餐后UBSQ[(0.50士0.25)vs(0.40士0.24)umol.kg脂肪-1min-1,P=0.007],LBSQ[(0.37士0.25)vs(0.22士0.20)umol.kg脂肪-1min-1,P=0.005]棕櫚酸儲存更多。男性和女性的UBSQ相比LBSQ脂肪存儲率均較多。步行時UBSQ棕櫚酸儲存男和女無差異,而LBSQ儲存女性大于男性[0.40士0.22)vs(0.25士0.15)umol.kg脂肪-1min-1,P=0.001]。僅在女性中,步行時LBSQ比UBSQ脂肪中的棕櫚酸儲存顯著增多。脂肪細胞CD36和二酰基甘油酞基轉移酶(DGAT)分別與餐后和步行狀態(tài)下LBSQ棕櫚酸儲存相關。
結果說明,對于男性和女性,餐后FFA的首要儲存處是UBSQ脂肪中,而步行時女性則更傾向于儲存在LBSQ。進食和運動期間,跨膜轉運(CD36)和酯化反應至TG可能是LBSQ中FFA儲存的限速步驟。
目前臨床上對妊娠劇吐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家中治療和住院治療。但由于妊娠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