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路徑標準門診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牙列缺失(ICD10:Z46.301或K08.101)
行牙列缺失種植體支持式可摘義齒修復治療:
1.牙列缺失種植體植入術(ICD-9-CM-3:23.5102);
2.牙列缺失種植體支持式可摘義齒修復(ICD-9-CM-3:23.43)。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口腔醫(yī)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全口牙缺失,或單頜牙列缺失。
2.全身健康狀況能滿足常規(guī)牙槽突外科手術。
3.口腔軟硬組織健康,上下頜骨局部形態(tài)及?關系、頜間距離等均滿足種植體支持式可摘義齒修復要求。
4.X線片顯示擬種植區(qū)的局部骨量滿足種植體植入要求。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口腔醫(yī)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1.臨床及影像學檢查符合上述診斷依據(jù)。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種植治療。
3.種植修復以可摘式義齒修復方式。
4.無手術禁忌證者。
(四)臨床路徑標準治療次數(shù)為13-14次。
1.術前準備3次。
2.種植體植入手術1次,二期手術1次,術后復查3次。
3.種植修復治療5-6次。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1牙列缺失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門診治療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3 次。
必須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腎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
2.單頜牙列缺失者,行對頜牙周健康狀況檢查及基礎治療;
3.X線片(曲面斷層片、牙片、CT);
4.雙側顳下頜關節(jié)檢查;
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2.建議使用一代頭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使用口腔抗菌含漱液,預防性用藥時間為術前30 分鐘。
(八)手術日為第3次門診日。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時加鎮(zhèn)痛鎮(zhèn)靜治療。
2.術中用藥:局麻藥物。
3.輸血:無。
(九)術后門診復查3次。
1.必須復查的項目:
(1)曲面斷層片、牙片或CT;
(2)術區(qū)愈合情況。
2.根據(jù)患者當時病情決定其他檢查項目。
(十)術后用藥。
1.一代頭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2.應用口腔抗菌含漱液。
(十一)種植修復治愈標準。
1.X線片顯示種植體位置、軸向良好,周圍無透射區(qū)。
2.種植體無動度。
3.種植修復體能正常行使功能。
4.傷口愈合良好。
5.無持續(xù)性或不可逆的癥狀,沒有需要臨床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十二)變異及原因分析。
1.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必要時請相關學科會診及檢查。
2.解剖結構異常。
3.種植術區(qū)伴有骨量不足,需要同期行骨增量手術,或先行骨增量手術二期種植。
4.拔牙即刻種植治療。
5.種植后,需種植體支持過渡義齒修復。
二、牙列缺失行種植體支持式可摘義齒修復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牙列缺失(ICD-10:K08.101 )
行牙列缺失種植體植入術(ICD-9-CM-3:23.5102)
牙列缺失種植體支持式活動義齒修復(ICD-9-CM-3:23.43)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初診日期: 年 月 日 修復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療程 月
牙槽膿腫主要是牙髓的炎癥通過根尖部牙周組織向牙槽骨擴散。由于牙槽骨骨質疏松...[詳細]
種植體支持太極扣附著體覆蓋義齒的臨床應用 內容預覽: 全口牙列缺失后剩余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