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爾遜老中醫(yī)臨證四十余年,恒以仲景理法為規(guī)矩準繩,善用小柴胡湯治虛人感冒。茲將其獨特經(jīng)驗整理簡介,不妥之處,尚祈同道教正。
江老指出,漢唐以后方書論治虛人感冒,約皆于省察病者氣、血、陰、陽孰虛之前提下,分別運用益氣解表、養(yǎng)血解表、滋陰解表、助陽解表等方藥。若認證無差,方藥絲絲入扣,自能取效。但由于解表藥與扶正藥之比例較難掌握,稍一不慎,不是發(fā)散太過,便是閉門留寇,難免犯“虛虛實實”之戒。
而運用小柴胡湯治虛人感冒(包括瘡家、衄家、汗家、淋家、產(chǎn)后等外感后有表證而不可發(fā)汗者),不僅穩(wěn)妥允當、免于斯弊,且大能執(zhí)簡馭繁、駕輕就熟。
具體用法為:凡虛人感冒之用小柴胡湯者,除悉遵原方7種或然證之加減法外,尚有4種常用的加減法。
氣虛的加黃芪、白術。
血虛的加當歸、白芍。
陰虛去半夏,酌加玉竹、生地。
陽虛去黃芩,酌加制附片、杭巴戟。
現(xiàn)試舉驗案兩則以明之:
案1張某,女,45歲,住峨眉縣狀元街。
久患崩漏,氣血虧虛。一日,忽遭火災,外出冒風,臥床不起,輾轉延醫(yī)治療兩月余,病勢日篤。時屆盛夏,驅(qū)車迎江老,午刻至其家,見其臥于斗室,密閉窗牖,且下重帷。其人惡風自汗,頭昏心悸,嘔惡不食,舌苔薄白,脈弦細數(shù)無力。
檢視前服方藥,多為補中益氣湯、歸脾湯之類化裁。江老診為氣血俱虛感冒,書小柴胡湯加黃芪、白術、云苓、當歸。
服一劑,汗減熱退,諸癥亦輕。守方再服一劑,汗止,知饑索食。繼調(diào)補氣血,旬日而痊。
案2羅某,男,66歲,夾江人。
素有痰飲宿疾,每屆冬春兩季,輒屢感屢發(fā),纏綿難愈。1981年2月復又外感,發(fā)熱惡寒,咳喘痰清量多,曾先后服小青龍湯加黨參、參蘇飲等祛邪扶正方藥8劑,病情雖一度減輕,但稍不留神風寒,則隨感隨發(fā),遷延月余。江老診時,其人仍微惡風寒,咳喘夜甚,痰多嘔惡,胸悶納呆,腰背冷痛,手足不溫,舌苔白滑,脈弦緊。
乃斷為陽虛感冒咳喘,投以小柴胡湯加制附片、杭巴戟、桂枝、干姜、五味子(原方去黃芩)。
服2劑,惡風寒已,手足轉溫,腰背冷痛、咳喘均減。上方去桂枝續(xù)進2劑,諸癥漸平;唯偶爾咳嗽,納少頭昏乏力。改投香砂六君子湯加黃芪、防風收功。追訪兩月未復發(fā)。
江老用小柴胡湯治虛人感冒有年,屢試不爽。然遇醫(yī)家病家質(zhì)疑問難者甚眾。茲輯錄江老釋疑解惑要點如下:
問曰:世謂小柴胡湯為治傷寒少陽病之專方,為何可治虛人感冒?
江老答曰:《傷寒論》97條言“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者,非獨指少陽病之病因病機,乃總論虛人外感之病因病機也。治此證不可發(fā)汗者,恐耗散虛人之氣血陰陽,虛其虛也。仲景出小柴胡湯以和解之。方中之柴胡、黃芩、半夏能旋轉少陽樞機以達太陽之氣;人參、甘草、大棗、生姜補助中焦脾土以領邪外出,于穩(wěn)妥平和之中,大具扶正達邪之力。誠治虛人感冒佳方也。
問曰:世謂柴胡有“發(fā)散升陽劫陰”之弊,何以能治虛人以及諸亡津、亡血者之感冒?
江老答曰:《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柴胡主“寒熱邪氣”,并未言及有發(fā)散作用。仲景云:“少陽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譫語”,是畏其發(fā)汗耗傷津液,轉屬陽明也。又云:“本太陽病不解,轉屬少陽者……與小柴胡湯”.夫仲景對禁汗之少陽病主以小柴胡湯,足證本方實非發(fā)散劑者明矣。至于柴胡能否“升陽劫陰”的問題,古今均有爭議,值得進一步研究。但須知單用柴胡一味藥療病之機會殊少,尤于陽亢陰虧之際,舍他藥而獨任柴胡者,更聞所未聞。而柴胡與小柴胡湯之功用并不相等。仲景揭示小柴胡湯之功效為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何來“升陽劫陰”之弊歟?
問曰:感冒初起,大多屬太陽病范疇,爾何以知虛人感冒均為邪在少陽而當用小柴胡湯?
江老答曰:虛人感冒有屬少陽者,有不屬少陽者。但小柴胡湯出于《傷寒論》太陽病篇,該書除少陰篇外,其余各篇均有此方之證治,并非少陽病之專方,實為從少陽之樞以達太陽之氣的方藥。況仲景明言“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蓋腠理者,少陽之分也。體虛之人,衛(wèi)氣不固,外邪侵襲,可直達腠理。故虛人感冒后,不論邪氣是否客于少陽,均可以本方旋轉少陽樞機,匡扶正氣以驅(qū)除稽留腠理之邪。此等治法,較諸后世方書論治虛人感冒,多泥于滋陰、助陽、益氣、養(yǎng)血者,其義尤深。
問曰:小柴胡湯中,半夏溫燥,黃芩苦寒,均不宜于津虧血耗之證,何能用于諸亡津亡血之人復感外邪者?
江老答曰:復方之作用,并不等于方中各個單味藥作用的機械相加。且仲景立法用方,無不圓機活法。觀小柴胡湯方后加減法有七,余又補之者四。而臨證所見,遠不限于此。何況方中還有人參一味,大有精義?!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云:“人參味甘,微寒無毒,主補五臟……”陳修園注曰:“主補五臟者,以五臟屬陰之也……今五臟得甘寒之助,則有安之、定之、止之、明之、開之、益之之效矣。故仲景于汗、吐、下傷陰之證用之以救津液。”小柴胡湯用人參配甘草、大棗、生姜補助中焦脾土之氣,滋養(yǎng)汗源,為勝邪之本,使其他性味有偏之藥賴以揚其所長而避其所短,是為有制之師,所以戰(zhàn)無不勝也。
本文摘自《我的中醫(yī)之路》,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余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