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婦產(chǎn)科醫(yī)學進展 > 妊娠期抗癲癇 小劑量拉莫三嗪最安全
根據(jù)6月6日在線發(fā)表于Lancet Neurology的一項大型觀察性隊列研究,從避免發(fā)生嬰兒出生缺陷的角度而言,劑量選擇與抗癲癇藥的選擇對于女性癲癇患者同等重要。
這項研究是由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Torbj?rn Tomson博士帶領完成的,共涉及1999~2010年間42個國家中3,521名婦女的3,909次妊娠。所有受試者均患有癲癇,并在妊娠期一直服用4種藥物(拉莫三嗪、丙戊酸、卡馬西平和苯**)之一。研究者排除了有以下任一情形的女性:在孕早期改變抗癲癇藥處方;接受多重抗癲癇藥治療或暴露于其他有潛在致畸性的藥物;合并糖尿病、弓形蟲病以及HIV感染等已知增加先天畸形風險的疾?。↙ancet Neurology 2011 June 6 [doi:10.1016/S1474-4422(11)70107-7])。
在多變量分析中,研究者校正了多項潛在干擾因素,包括母親年齡、孩子性別、父母重大先天畸形病史、地理位置、生育情況、癲癇類型、孕早期全身強直陣攣發(fā)作型癲癇的發(fā)作情況、父母教育程度以及葉酸的使用。
多變量分析結果顯示,服用上述4種藥物之一的女性,其嬰兒的總體出生缺陷率為6%。在嬰兒出生缺陷的絕對風險方面,最小劑量的拉莫三嗪最低,為17例/836次妊娠(2%);最大劑量的丙戊酸最高, 99次妊娠中發(fā)生了24例(24%)重大先天畸形。
研究者將所有藥物及劑量與300 mg/d以下的拉莫三嗪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服用300 mg/d以上劑量的拉莫三嗪所伴隨的嬰兒出生缺陷風險是服用此劑量以下者的2.2倍。最小劑量的卡馬西平(<400 mg/d)相對于小劑量的拉莫三嗪,風險增加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間劑量的卡馬西平使風險增加2.5倍,≥1,000 mg/d的卡馬西平使風險增加4.6倍。150 mg/d的苯**所伴隨的風險是小劑量拉莫三嗪的2.5倍,而≥150 mg/d的苯**的風險是其8.2倍。劑量<700mg/d的丙戊酸與小劑量的拉莫三嗪風險相當,中間劑量的丙戊酸的風險是其5.8倍,而服用≥1,500 mg/d時的風險是其16.1倍。除了最小劑量的卡馬西平外,所有藥物的伴隨風險均顯著高于小劑量拉莫三嗪。
經(jīng)證實,可顯著增加風險的非藥物協(xié)變量有補充葉酸和父母重大先天畸形病史。與葉酸應用合理相比,應用不當可使嬰兒出生缺陷風險增加40%;有父母出生缺陷病史的妊娠與無此特征的妊娠相比,風險增加4.4倍。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這4種最常用的抗癲癇藥均可導致重大先天畸形的風險增加,且呈劑量依賴性。迄今為止,醫(yī)生們普遍接受的做法是在懷孕前找到最適合患者癲癇類型的最小有效劑量。研究數(shù)據(jù)還表明,許多婦女在服用小劑量藥物時可以懷孕并能維持對癲癇發(fā)作的控制,盡管許多患者在妊娠以后可能需要進行劑量調整。
原文地址: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chǎn)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