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就像一把散彈槍。盡管醫(yī)生瞄準的僅僅是腫瘤,但這些藥物還是會擊中身體的其他許多地方,并造成副作用,例如骨髓損傷和脫發(fā)。為了改進他們的方法,研究人員曾試圖將這些藥物打包裝入中空的納米級容器中,從而使它們能夠直接奔向腫瘤,同時繞開健康組織。然而這些“納米微粒”的大小、形狀和構成能夠徹底影響它們在哪里以及何時起作用。如今,科學家對約100種不同納米微粒制劑的前景進行了調查,進而發(fā)現(xiàn)與單獨使用藥物相比,一種傳統(tǒng)的化療藥物被包裹進這些最佳的納米微粒后,能夠在動物對抗前列腺癌的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療效。
這些新的研究成果并不是第一次昭示納米微粒療法治療癌癥的希望。差不多已有12種小“藥丸”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但是研究人員仍在努力篩選這些納米微粒的大小和構成,從而能夠以最佳效率向腫瘤遞送藥物。在當前的研究中,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Langer、哈佛醫(yī)學院的醫(yī)師Omid Farokhzad,以及BIND生物醫(yī)學公司的生物化學工程師Stephen Zale領導的一個30人研究小組,決定采用一種更為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
與研究構成這些微粒的所有類型的生物材料不同,研究人員從已經被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使用的6種不同的材料,以及一種已獲批準的抗癌運載化合物多西他賽入手。他們隨后改變了10種不同的參數(shù),包括能夠捕獲多西他賽的微粒的大小,用來遮蔽微粒免遭免疫系統(tǒng)攻擊的化學基的密度,化合物用來使微粒瞄準目標腫瘤細胞的額外表面積,微粒攜帶的多西他賽數(shù)量,以及微粒分解和釋放藥物的速度。
在對超過100種不同納米微粒藥物制劑進行初步評估后,Langer及其同事選定了一種包含有100納米微粒的設計,這種微粒由一種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PLA與一種PEG外衣——另一種很容易綁定水分子并幫助微粒躲避免疫系統(tǒng)的聚合物——聯(lián)合構成。一些PEG鏈同時還被一種名為ACUPA的小分子的拷貝所覆蓋,從而能夠與在前列腺癌細胞表面過度表達的受體分子相結合。
在小鼠、大鼠和猴子體內進行的測試表明,在24小時內,與標準的多西他賽注射所能產生的效果相比,用納米微粒傳輸多西他賽產生的血藥濃度是前者的100倍,并且在腫瘤上積聚的藥物也是前者的10倍。在較早前對17個人進行的一項臨床安全試驗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藥物在腫瘤上積聚,并且其臨床毒性只相當于通常規(guī)定的多西他賽劑量毒性的20%。研究人員在4月4日的《科學—轉化醫(yī)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額外的臨床試驗正在測試增加劑量后的結果,迄今為止,尚未觀測到新的毒性。
教堂山市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化學家、納米微粒藥物專家Joseph DeSimone認為:“這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成果,是一個了不起的前進方向。”這項研究表明,在納米微粒內部投遞藥物具有改善許多受副作用所限的常規(guī)癌癥藥物和其他方法療效的潛力。他說:“當你改變藥物的投遞方式,你便從根本上改變了最終的結果。”
可編程納米微粒改善了化療效果。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