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新藥物使1/4患者腫瘤變小
一類新藥抑制了腫瘤細胞對抗T細胞的“盾”,從而使其能夠遭受攻擊。
一種有助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攻擊腫瘤的藥物正在嶄露頭角。在有幾百名各類晚期癌癥患者參與的早期臨床試驗中,多達1/4接受治療的人出現(xiàn)了腫瘤收縮,并且有的人至今依然活著。
這些結果是所謂免疫療法的最新好消息,這種療法試圖通過克服腫瘤逃避免疫系統(tǒng)的能力來產生作用。癌細胞逃避攻擊的一種方法是在它們的表面產生一種蛋白質,被稱為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能夠鎖定T細胞(一類免疫細胞)上一種名為PD-1的蛋白質。當兩者結合在一起,防止了T細胞發(fā)現(xiàn)腫瘤并向免疫系統(tǒng)發(fā)出信號進而展開攻擊。研究人員曾假設,向癌癥患者提供一種能夠抑制PD-1或PD-L1的抗體(即蛋白質),將能夠防止蛋白質與T細胞結合并將其關閉——有關抗PD-1藥物的一個小型早期臨床試驗已經證明這一策略為治療癌癥帶來了希望。
在6月2日于芝加哥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發(fā)表的兩項大規(guī)模多中心研究成果也采用了這種方法。當有5種癌癥的296位晚期患者每兩周接受一種以PD-1為目標的抗體注射后,其中76位肺癌患者中有14人的腫瘤縮小了;94位黑色素瘤患者中有26人的腫瘤縮小,而33位腎癌患者中有9人也是如此,即達到了18%~28%的響應率。部分患者對藥物的響應達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領導這項多中心研究的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黑色素瘤研究人員Suzanne Topalian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信號。”
在霍普金斯大學和其他機構進行的另一項獨立研究中,有罹患3種癌癥的207位患者接受了一種抑制PD-L1抗體的治療,結果10%~17%的患者作出了響應,并且有些人的響應至少持續(xù)了一年。
在大多數早期藥物研究中,這些試驗主要旨在測試安全性;而有更多的研究需要證明那些接受了抗體治療的人是否比接受傳統(tǒng)治療的病人活得更長。Topalian指出,一年的存活率令人鼓舞——在其他研究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標準治療平均只有6到7個月的壽命。然而由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研制的這兩類藥物能夠導致嚴重的副作用——抗PD-1藥物造成了3個肺炎死亡案例。
但Topalian表示,這兩類藥物具有臨床作用的事實“表明這種PD-1/PD-L1結合的路徑作為癌癥治療目標的重要性”。
這兩項試驗結果同時發(fā)表在6月2日的《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網絡版上。為此撰寫評論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腫瘤學家Antoni Ribas指出,兩項研究已經打破了以名為CTLA-4的T細胞蛋白質為目標的另一種類似策略10%~15%響應率的天花板。名為伊普利瑪姆的一種CTLA-4抑制抗體已于2011年被美國當局批準用于臨床治療。但它似乎能夠比抗PD-1藥物導致更多的副作用,這或許因為CTLA-4出現(xiàn)在更多身體組織的T細胞中。
Ribas認為:“所有這些方法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們引發(fā)了一種免疫記憶響應,這樣的響應往往是持久的。”目前依然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zhàn)便是讓更多的癌癥患者對這些正在增加的免疫治療藥物產生響應。Topalian說,其中一種辦法或許是將它們與其他治療結合在一起。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