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瞳孔的變化復雜、多變,常預示著病情的變化,臨床護理中仔細觀察瞳孔的變化,對診斷、治療及預后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觀測方法臨床采用聚光的手電筒,先對準雙眼的中間照射,對比觀察雙側瞳孔的大小、形狀是否等大等圓,再將光源分別移向左右側瞳孔中央,觀察瞳孔的直接與間接對光反射是否靈敏。反復觀察瞳孔是否有變化,對危重病人應15~30分鐘觀察1次,并做詳細記錄。
觀測瞳孔應注意的問題:正常瞳孔的直徑2~5mm,平均3.5mm,圓形、邊緣整齊,對光反射靈敏,雙側正大等圓,位于眼球中央,雙側對稱。如果直徑大于5mm為擴大,大于6mm為散大,而小于2mm為縮小。〕
瞳孔顏色
瞳孔白色:
多見于白內障、虹膜睫狀體炎、青光眼、高度近視,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也可因外傷所致。更多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據(jù)統(tǒng)計,白內障占失明原因的第一位?;及變日蠒r,可以透過角膜發(fā)現(xiàn)瞳孔里出現(xiàn)白色,這是由于晶狀體發(fā)生混濁的緣故。
瞳孔紅色:常見于眼外傷或某些眼內出血疾患。根據(jù)眼內出血的多少瞳孔可呈不同的形態(tài),視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瞳孔黃色:以手電光或燈光照射瞳孔,眼底深處發(fā)出一種像夜間貓眼的黃光反射,醫(yī)生稱這類眼病為“黑蒙貓眼”, 多半是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的表現(xiàn)。多見于7、8歲以下的兒童,有一定的家族性和遺傳性,惡性度高,如不及時治療(做眼球摘除),當撓細胞擴散到顱內、眼球外或 遠處臟器時就可致命。少數(shù)見于眼內化膿(玻璃體膿病)時 。
瞳孔青綠色:常見于青光眼。正常眼球內具有一定的壓力,當眼壓過高發(fā)生青光眼時,可由于角膜霧狀水腫及眼內一系列改變,使瞳孔發(fā)出一種青綠色反光,青光眼(又稱綠內障)即由此得名。眼球會變得像硬橡皮一樣,雙眼脹痛欲裂。
瞳孔大小
瞳孔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交感神經受到**或副交感神經受到破壞時瞳孔擴大,反之瞳孔縮小。上述兩種神經均受到大腦皮層的控制,額葉和枕葉有調節(jié)瞳孔大小的中樞。
瞳孔散大
雙側瞳孔散大,直接和間接對光反射消失,伴視力完全喪失,而神志清楚,表示雙側視神經受損,可見于雙側視神經炎、多發(fā)性硬化癥等。
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伴有昏迷者,表示中腦動眼神經核受損或小腦扁桃體疝。見于癲癇大發(fā)作時、腦干腦炎的晚期、腦血管病、各種腦炎、腦膜炎等多種疾病引起的顱內壓增高癥及臨終前的表現(xiàn)。
一側瞳孔散大,直接和間接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表示原發(fā)性動眼神經損害或原發(fā)性中腦損害。若神志清楚多表示動眼神經損害,伴有昏迷及對策肢體癱瘓者,表示 中腦損害。若伴會聚調節(jié)反應遲緩,表示中腦頂蓋病變,見于動眼神經麻痹、腦干的炎癥血管病變引起的中腦被蓋綜合征、腦動脈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腦頂蓋綜 合征。
一側瞳孔散大,直接對光反射消失或間接對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視力障礙,表示原發(fā)性視神經損害,見于原發(fā)性視神經炎,多顱神經炎。
一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伴有意識障礙者,表示顳葉溝回疝。腦干移位壓迫動眼神經引起同側瞳孔散大,見于各種特異性腦炎、腦膜炎和腦血管病及占位性病變引起的顱內壓增高癥的嚴重后果。
瞳孔縮小
雙側瞳孔縮?。罕硎敬竽X皮層和腦干(以橋腦損害為主)的損害,見于藥物中毒(如冬眠靈,**類,抗精神藥,抗癲癇藥物)、流腦、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室或腦橋出血(伴有對光反射消失或意識障礙及去大腦僵直)。
一側瞳孔縮小,對光反射遲鈍,表示動眼神經受到**,應注意區(qū)別單側瞳孔縮小還是對側瞳孔擴大,見于外傷性顱內出血,各種疾病引起的顳葉溝回疝早期,因持續(xù)時間短而易被忽略。
一側瞳孔縮小,對光反射靈敏,表示顱底損害并波及頸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叢,見于腦干和上頸髓的腫瘤、炎癥、血管病、外傷等單側病變引起的霍納氏綜合征的海綿竇炎,眶上裂病變的早期亦可見瞳孔縮小。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