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病人在沒有呼吸困難的情況下究竟需不需要給氧?
2018-11-01 11:00
閱讀:5742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許恒參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對于急性心梗的住院病人,要及時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只要血氧飽和度能夠達到94%的正常水平,就認為是身體不缺氧,不需要氧氣吸入。反之,如果血氧飽和度低于正常范圍,就需要進行氧氣的吸入。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臨床上醫(yī)生經常下達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的醫(yī)囑;但是同時很多病人認為自己沒有呼吸困難、氣喘等不適狀況,不需要吸氧,這時候進行吸氧就要花“冤枉錢”, 也有因此而出現爭執(zhí)的狀況。那么對于急性心梗的病人,是否需要氧氣吸入呢?
血紅蛋白的模式圖,Hb是由4個單體構成的四聚體,1個血紅蛋白分子是由4個珠蛋白和4個血紅素(又稱亞鐵原卟啉)組成,血紅蛋白分子的“珠蛋白”部分由四條多肽鏈組成,每條多肽鏈均與一個名叫“血紅素”的扁平環(huán)狀分子相連,每個血紅素又由4個吡咯基組成一個環(huán),其中心為一個亞鐵離子,構成Hb的單體或亞單位。每個亞鐵離子可以與1個氧分子結合。(即1個血紅蛋白結合4個氧分子)。[1]
因此,可以發(fā)現1個血紅蛋白最多可以結合4個氧分子,也就是患者在不缺氧的情況下(可以認為一個血紅蛋白上已經結合4個氧分子),并不是我們給予吸氧就可以提高血紅蛋白結合氧分子的數量。
2015美國心肺復蘇指南更新為吸氧提供了更為具體的方向,對觀察性研究的系統回顧發(fā)現,過高的動脈血氧濃度(PaO2>300mmHg)可能會造成器官損傷,但這一點還需要其他研究的證實。該指南將缺氧定義為血氧飽和度低于94%,指出防止缺氧比避免潛在的高氧風險更重要。并建議使用最高的可用氧濃度,直到可以測量動脈氧血紅素飽和度或動脈氧分壓(IIa,C-EO)。指南還注意到,當血氧飽和度為100%減少FIO2是合理的,維持在>94%即可。
2015年中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診斷和治療指南對吸氧的推薦指出:所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立即給予吸氧和心電、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心律失常、血液動力學異常和低氧血癥。合并左心衰竭(肺水腫)和(或)機械并發(fā)癥的患者常伴嚴重低氧血癥,需面罩加壓給氧或氣管插管并機械通氣(Ⅰ,C)。
綜合以上所述,個人認為,對于急性心梗的住院病人,要及時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只要血氧飽和度能夠達到94%的正常水平,就認為是身體不缺氧,不需要氧氣吸入。反之,如果血氧飽和度低于正常范圍,就需要進行氧氣的吸入。
參考文獻: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學(第八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年:170-171。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